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艺术

“This Is What You Get ”:闯入Radiohead的意识世界

历史悠久的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呈现了一场聚焦摇滚乐队Radiohead的视觉艺术展,展览希望人们意识到,音乐中的视觉艺术并非附属品,而是与声音并行、互为镜像的创作语言。
图为Radiohead乐队主唱汤姆·约克(Thom Yorke,左)和视觉艺术家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两人的合作始于30年前,他们共同为每张专辑创作图像,涉及绘画、摄影、数码拼贴、装置等多种媒介,并尝试建立一种与音乐内容互为补充的视觉系统。,摄影:Julian Broad

四十年前,英国摇滚乐队Radiohead在牛津出道。近日,牛津创办于17世纪的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策划了首场聚焦音乐人汤姆•约克(Thom Yorke)、视觉艺术家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与乐队Radiohead的视觉艺术展。这次展览使人关注到了在音乐艺术当中的视觉艺术并非附属,而是与声音并行、甚至互为镜像的创作语言。

看预展前夕,我穿过牛津古城中心的Cornmarket Street,意料之外地在一扇店面橱窗内看到了展览的巨幅海报。深色笔触、大片流动的红与蓝之间,印着乐队名曲《Karma Police》中的一句歌词:“This Is What You Get ”,这也是此次回顾展的标题,暂且译作“如你所愿,如你所获”。而展览海报上的绘画,像烈火灼烧后的地貌,出自汤姆•约克和斯坦利•唐伍德在2000年时的手笔,标题为《最好在星期六前离开》(Get Out Before Saturday),描绘的是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创作于Radiohead的专辑Kid A/Amnesiac制作时期。

这忽然之间的遇见让我停下脚步,并顺势联想:即时是以时间感著称的大学城,古巷小街、老百货公司和博物馆,都在以“转变”回应当下。The Store这面橱窗原属于一家18世纪开业的百货公司,它为牛津几代师生提供过制服、灯油与瓷器,也见证了Treadwell’s Passage这一带的城市变迁:从“牛津最令人头痛的地方之一”的喧闹街道,到被法院传唤平息的“失序地段”,再到百货时代的稳定日常。

很巧的是,最近我重温英剧《摩斯探长前传》(Endeavor)时,注意到其中一集的外景地就在这幢百货大楼里,如今,百货公司已歇业,“老字号”改造成为精品酒店,我甚至还走进餐厅里吃了一顿晚饭。曾经的药房成了厨房与出菜处,四面墙上新绘了密集的牛津城市涂鸦,大盘“非传统英式口味”的整洁空间下,昔日鱼贩和鞋匠的脚印已被瓷砖盖过。

创立于1683年的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离老百货公司步行也就三分钟之遥。这所世界上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大学博物馆,以收藏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塑与拉斐尔素描著称。而成军时以反精英态度示人的摇滚乐队名字和视觉艺术,则以大幅海报的形式挂上了新古典建筑的门廊上。晚饭后踱步走过去看,天色将暗时的庄重色泽令人感慨。

对Radiohead的长期听众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罕见的沉浸式经验。阿什莫林策展人丽娜•弗里希(Lena Fritsch)告知,展览的想法源于2021年,Tin Man Art画廊创始人詹姆斯•埃尔维斯(James Elwes)来联系她,提议基于汤姆•约克及乐队的牛津背景共同策展。丽娜则回应:要做就要做出规模和深度。作为博物馆史上首位当代艺术策展人,丽娜坦言说服机构内部并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筹备,阿什莫林博物馆最终决定支持这场带有突破性质的尝试。

展览的核心在于展示Radiohead视觉艺术与其音乐作品之间的深度对话。汤姆•约克和斯坦利•唐伍德的合作始于30年前,两人为每张专辑共同创作图像,涉及绘画、摄影、数码拼贴、装置等多种媒介,尝试建立一种与音乐内容互为补充的视觉系统。合作初期,这些图像大多具有明确的功能,用于专辑宣传与流通,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看到这些作品逐渐从商品包装中抽离,转化为可以独立观看与收藏的艺术作品。

1995年的专辑《The Bends》是两人合作的起点,技术也恰在转型期。由于早期专辑《Pablo Honey》和单曲《Creep》的成功,汤姆购入一台Mac电脑,这在当时仍属前沿工具。技术的介入带来大量图像实验可能性。为了营造歌曲《我的铁肺》(My Iron Lung)的视觉效果,两人曾偷偷潜入牛津拉德克利夫医院(Radcliffe Hospital),原以为能看到“铁肺”装置,最后发现只是台平淡无奇的负压呼吸机,遂转而借用医院里一个训练心肺复苏的假人。两人拍下假人视频,在老电视机上播放后再对屏幕拍照,随后对照片进行再摄影处理。专辑《The Bends》封面上那张模糊扭曲的照片便诞生于这个影像实验中。

作品:“The Bends”,图片致谢:1995 XL Recordings Ltd.

在以时间轴为线索展开的不同展区内,能感受到那种早期充满乐趣的技术实验。从1995年的专辑《The Bends》一路至最近汤姆•约克的新乐队“The Smile“的作品,展出作品包括封面原稿、平面印刷品与小型装置,其中有三面墙体整齐排列大量唱片封套,大部分为原版实物,少量罕见版本则以复制形式展出。

在《OK Computer》时期,他们购入平板扫描仪,将随手拾来的纸片、图像与手绘涂鸦全部扫描进电脑,并设定了禁止使用“撤销”功能的规则,所有修改必须通过橡皮工具完成。这种“数字擦除”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带有白色、粗糙边缘的空白区域,呈现出一种刻意保留的“脏白”美学。唐伍德强调“橡皮擦不再是撤销,而是一种创作中的决定”,他与汤姆•约克在画布前共同“玩游戏”,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挑战固定的视觉规范。图像创作过程中,汤姆与斯坦利常以接力方式操作电脑,轮流添加、修改内容,作品多为共同完成,难以明确区分作者。两人也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比如封套内页里的一座“红房子”最初并未被汤姆接受,但最终由斯坦利说服保留。

作品:“OK Computer”,图片致谢:1997 XL Recordings Ltd.

汤姆和斯坦利的视觉灵感来源多样。汤姆曾提到过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影响,而在2003年《向盗贼致敬》(Hail to the Thief)专辑的封套设计中,则能看到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式的社会干预图像语言,大字报式构图成为他们政治情绪的出口。上文提到过的展览主图《最好在星期六前离开》,浓烈色彩的使用则是来自大卫•霍克尼的启发。

策展人丽娜表示,自己虽非Radiohead的“铁粉”,但在青少年时期也拥有一张《OK Computer》的CD,主要是被专辑内页超出常规的设计所吸引。或许因为如此,展览并未陷入歌迷式的回忆叙事,而是提供了一个切入更广泛议题的入口:在流行文化之中,图像如何成为思考与表达的媒介?在历史器物和功能性藏品为主的博物馆中,这些图像的“使用性”与“可获取性”模糊了艺术与商品、收藏品与消费品的界限。

作品:“London”,艺术家: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该作品的灵感部分来自德国1493年出版的世界图志《纽伦堡编年史》(Nuremberg Chronicle)中关于洪水的木刻插图。
作品:“Pacific Coast”,图片致谢:汤姆•约克(Thom Yorke)和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

斯坦利•唐伍德曾说,他年轻时对传统美术馆感到疏离,而唱片店则让他自在。展览体现了一种“民主化美学”,唱片封面对他而言,是一种零门槛的视觉语言,既非高高在上,也更易被大众接受和拥有。他认为这种“日常图像”塑造了深远的集体视觉记忆与文化身份。丽娜策展时最关心的不是展示“正确”的艺术脉络,而是“让观众通过图像感受到创作者的个性与情绪波动”。筹展期间,她与汤姆•约克频繁邮件交流,汤姆常在三四小时内回复,整个过程相比她过去与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合作更为轻松。

汤姆•约克创作《Karma Police》时的笔记本。

展览不仅展出专辑封面和海报,还包括未公开的手稿、手绘动画和创作过程视频,展现一幅“动态”的艺术生态图。观众不仅看到最终成品,还能窥见创作背后的尝试、误差与偶然。展览中可见若干视觉母题反复出现,但在媒介、技术与风格上的不断变化,使作品始终保持实验性。每张唱片封面、每件图像都展现对媒介、材料和技术的持续探索。从录像再拍摄、扫描草图,到后期利用Bryce 3D软件制作冰川景观,展览呈现视觉艺术从传统手绘走向数字实验的轨迹。这种视觉上的“失控”与乐队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紧密相连:环境危机、技术异化、情感疏离与记忆断裂。尤其是《Kid A》和《Amnesiac》时期,乐队的声音愈发抽象,视觉语言同样冷峻破碎。

作品:“Wall of Eyes”(眼之墙),图片致谢:汤姆•约克(Thom Yorke)和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

汤姆和斯坦利都不喜欢传统展览中音乐混杂播放的方式,反对声音在空间内相互干扰,因而展览不播放背景音乐,也不设置统一声源。而是鼓励观众根据展品自选播放配套音频或使用导览装置进行聆听。观展时的感觉,有点像是在 Radiohead 的意识内部徘徊。

观展结束,我再次穿行古城中心,经过老百货公司那扇橱窗,玻璃倒映出双层巴士和骑行者的身影。汤姆•约克对视觉艺术“抽象、再抽象”的审美,在这里如时间之重叠。图像与声音、记忆与技术、艺术与制度,都在流动中彼此呼应。阿什莫林这场展览既是一份回顾,也是一种介入当代博物馆制度的实践。在一个以文物陈列与艺术经典著称的机构中,引入这组“不可归类”的音乐人/艺术家组合,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挑战意味。而展览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对“视觉艺术”的重新理解:艺术不再是风格的标签或学院范畴的产物,而是技术语境下,不断被重构的实践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zhen.zh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过路诗篇

张璐诗(Lucy Cheung),常驻伦敦资深媒体人,职业音乐人,旅居北京、希腊多年。专注音乐产业、文艺思潮与美食文化,视野遍及全球。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绿洲乐队演唱会与爱丁堡艺穗节撞期,酒店价格飙升

大量音乐爱好者涌入,给爱丁堡本已紧张的住宿市场带来了更大压力。该市对短期租赁住宿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

为什么很难经营的公司纷纷购买比特币

生物技术公司、矿业公司和酒店业者正在大量购入加密货币以推高股价,但专家警告称,如果金融市场崩盘,可能会引发危机。

苹果在AI人才争夺战中遭遇一连串离职打击

自今年伊始以来,这家iPhone制造商已有十几名AI团队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

Lex专栏:如何理性看待OpenAI急剧攀升的估值

无论采用传统估值方法还是更具创新性的方式,投资者都在支持萨姆•奥尔特曼的公司。

前劳工统计局局长:特朗普对数据的攻击将造成持久伤害

可靠的政府统计数据是美国经济的基石之一。

印度的俄罗斯石油难题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莫迪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要么从俄罗斯转向其他供应国,要么尝试与特朗普达成某种妥协。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