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会议部媒体聚焦

《中国证券报》:林毅夫: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2012-11-02 作者:吴心韬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11月2日在北京表示,尽管自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七个季度放缓,但是不会像部分人士预测的那样会出现经济的崩溃,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负债率较低,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2012中国高峰论坛中,林毅夫发表主题演讲称,近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普遍出现增长停滞,导致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第二是中国投资速度出现下滑,从而使得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架马车受到影响。

  但林毅夫强调:“相信未来几年中国靠自身有利条件维持8%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没有疑问。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维持20年8%经济增长的潜力。”

  他指出中国经济巨大的“后发优势”是支持以上判断的主要原因,如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人均收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作为衡量指标,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这一比率和1951年日本和美国的差距、1967年新加坡和美国的差距以及1977年韩国和美国的差距相当,而这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因此,以同样的“后发优势”跟同样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从潜力来讲应该有20年年均8%的增长前景。”

  关于国际经济形势,林毅夫以“全球经济大衰退”作为定调,指出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是从近几个月的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相继竞争性贬值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很难推行下去,同时由于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投机和逃离活动被很大程度的激励,造成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给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他说:“这可能就是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里国际经济的新常态,也就是投资的回报率不高、风险非常巨大、经济增长非常缓慢、失业率非常高的新常态。”

  至于解决对策,他主张“超越凯恩斯主义”,即认为目前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与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不足,尤其是房地产等领域产能过剩,可能会面临10至20年的经济低迷期,解决之道就是发达国家利用其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给发达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让他们恢复到经济的正常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AI热潮席卷全美最寂寞之地

一条长约230英里的输电线路规划威胁内华达的荒野,并使猎人和野生动物组织携手抗议。

中国富裕人群绕开新加坡,转向迪拜

随着这座亚洲城邦收紧申请审查,私人银行家和顾问称海湾地区的兴趣上升。

那位想终结“无用会议”诅咒的首席执行官

必和必拓的韩慕睿正在以一种非常规方式应对企业生活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从马姆达尼与玛莎•斯图尔特看“氛围转向”

一场选举胜利和一本“政治不正确”的食谱表明,美国人正把直言不讳置于谨言慎行之上。

达拉斯联储官员:贫富差距拉大恐引发美国经济下行

约翰•威廉姆斯表示,美国贫困群体日益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央行是否在下月降息。

汽车运输巨头称:中国车企正赶超欧洲竞争对手

全球最大运营商Wallenius Wilhelmsen物流公司计划通过助力新兴北京品牌出海来提升营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