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泡系列之三:建立英国华人理事会遇到的各种误解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英国华人

破泡系列之三:建立英国华人理事会遇到的各种误解

何越:英国华人理事会(BCC)才刚刚起步。钱不是最重要的,英国的视野与思维才是BCC能走稳、走远的首要保障。
国会议员科伊尔(Nick Coyle)与全体英国华人理事会代表在下议院第七会议室的合影
00:00

{"text":[[{"start":8.88,"text":"2025年10月21日,英国华人理事会(筹建中,British Chinese Council,简称BCC)第一次会议在英国下议院举行,主持人是国会议员兼BCC荣誉主席Neil Coyle(尼尔•科伊尔)。这场会议原定于9月10日举行,但因当日议会安保人员罢工而推迟至10月21日。"}],[{"start":28.369999999999997,"text":"会议一开始,科伊尔议员意外地送给我一瓶绿色包装、印有下议院logo的香槟,说这是对我工作的感谢。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对BCC工作进展的肯定。因为早在今年1月我撰写《融入西方需要更新的观念之一——如何建设英国大陆华人社区》时,建设华人社区还只是一个朦胧的梦想:没有人手、没有名字、没有方向。而九个月后,不但有了名字,还有了网站,并且已能在下议院里讨论未来的项目建设,脚步的确很快。"}],[{"start":61.669999999999995,"text":"BCC的网站(https://britishchinesecouncil.org/)于10月13日正式对外公布。10月16日,我向大英图书馆发出邮件,申请将BCC网站纳入馆藏,以便为后人留下我们的印记(即便网站将来停止运营,也会被永久保留)。原需数周的审批过程竟在一日内完成——10月17日我便收到该馆热情的回复,表示已即刻开始馆藏。唯一的解释是:“BCC的社会价值重大,填补了英国华人社区几十年的真空。”因此,即使BCC此刻停止运作,也已经在英国历史上确立了“英国华社第一个尝试成为全国性代言机构”的地位。而能否真正成为公认的华社代言机构,还要看我们的项目设计与执行水平。"}],[{"start":null,"text":"

国会议员科伊尔主持BCC会议
"}],[{"start":108.50999999999999,"text":"过去九个月的推进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文化层面的误解。我常常无法解释,而持错误观念的人数量庞大。当被困于大陆“华社泡泡”中、自以为聪明的人阻止我前进时,我选择独自绕道,坚持前行。对于在破泡运动与BCC建设过程中支持我的朋友们,我将永生感念。"}],[{"start":132.07999999999998,"text":"关于“英中两国事务没有共同逻辑”的观点,我已说过无数次,但从未有任何一件事比这次创建BCC更能说明两种观念的完全错位。我遇到的来自大陆“华社泡泡”思维的误解主要有以下几点:"}],[{"start":null,"text":"
作者在BCC下议院会议发言,她面前那个绿色礼品袋,是科伊尔送的有下议院标志的香槟
"}],[{"start":147.79,"text":"1.看不到BCC的社会意义"}],[{"start":150.66,"text":"凡是与英国人谈起BCC,反应几乎都是“了不起”——他们能立刻理解这是在为自己的族群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越是社会精英,就越明白BCC的社会价值。但在大陆华社中,能看懂其意义的人寥寥无几。"}],[{"start":167.6,"text":"若在三年前,我也未必能看到BCC的意义。是工党教会了我要关心社区,是工党让我看到了社区力量的重要性。英国社会的常态是:每个行业、群体、族裔、弱势者都有自己的组织,个人在利益受损时有处求助。残障者有自己的组织,同性恋群体有自己的组织,妇女组织更是数不胜数。英国鼓励各种社区自发组织,但华人社区长期真空,始终缺乏代表机构。"}],[{"start":199.35,"text":"大陆“泡泡”思维看不到这一点,因为在我们来自的土地上,“组织”从来不是个人能建立的事,只有“党”才有资格和权力去做。我们没有被代表、被社区组织保护的意识与习惯,出了事只能靠关系和后门,自然难以理解——在英国,为华社社区代言的社区组织非常重要"}],[{"start":219.35,"text":"2.以为我为私利操作BCC"}],[{"start":222.59,"text":"BCC是一个面向全英华人的社区组织,但很多人竟认为“我做BCC是为了当选议员”,这种误解让我哭笑不得。因为能产生如此离谱的联想(而且不止一人),正反映了大陆“华社泡泡”的认知局限。"}],[{"start":238.8,"text":"只有我选区的居民才有资格为我投票;BCC和“破泡群”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我的选民。我每天投入十几个小时在BCC上,自掏腰包去伦敦开会、办活动,把自己的人脉全部垫上,设计各种项目。可许多人看不到BCC对英国社会的价值,只能用势利的眼光来揣度,于是生出这些奇怪的误解。若真我有任何“私利”,那便是——为英国华社留下历史痕迹。而即便明天停止操作,我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start":273.1,"text":"3.认为我没有钱和权,看不到工党政府才是BCC的最大保障"}],[{"start":278.85,"text":"许多人认为我只是个写作的人,没有地位、没有钱,也没有有权有势的“爹”或“老公”,所以不可能做出大事。这样的想法也是典型的泡泡视角。"}],[{"start":290.40000000000003,"text":"作为在英国工党政府体系内唯一活跃的大陆移民党员,我深知工党的支持是BCC成功的最大保障。BCC能有如今的进展,有两个关键节点都与工党直接相关:"}],[{"start":304.47,"text":"第一,是我结识了工党议员科伊尔,并成功邀请他出任BCC荣誉主席(见《融入英国需要更新的观念之三——如何提高华人的社区参与感意识?》);"}],[{"start":316.03000000000003,"text":"第二,是9月底我以党代表身份参加了工党全国大会(见《英国工党全国大会的隐形权力——华人党代表的亲历笔记》)。"}],[{"start":325.63000000000005,"text":"多数大陆华人一听政治就害怕,恨不得绕道而行,因此他们看不见我手中的王牌——因为完全看不懂。"}],[{"start":333.56000000000006,"text":"4.做项目只想到文化,不懂政治项目"}],[{"start":337.27000000000004,"text":"由于远离英国政治与民主生活,大陆华人对“campaign”(社会运动)一词极为陌生。谈到BCC要做项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文化活动——饮食、节庆等“软项目”;对能真正提升BCC在英国主流地位的政治性项目,即“campaign”,几乎没有概念。"}],[{"start":356.84000000000003,"text":"而因为我在工党里的磨练,我明白哪些项目能被科伊尔议员带入下议院发声。我们要做的,是能产生政治效应、能在主流中为华人争取话语权的项目,而不是吃吃喝喝、办节庆。这样的项目华社组织早已多如牛毛。节庆活动的积极意义在于凝聚华人,但无法真正提升BCC在主流社会的地位。"}],[{"start":381.98,"text":"5.被“泡泡”思维捆绑,以为“不注册就不合法”"}],[{"start":386.33000000000004,"text":"BCC至今仍处于建设阶段,尚未正式注册。普通公司或组织几小时就能在网上注册成功,但因BCC名称中含有“Council”一词,需获得国家级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信方可注册,因此我们一直在等待时机。"}],[{"start":403.04,"text":"这并不意味着BCC不能正式运作。除了不能以BCC名义开设银行账户外,其他运作完全正常。我从未遇到任何英国人质疑注册问题;科伊尔议员从一开始就清楚,未来他需要为BCC提供注册证明信。大英图书馆同意收藏BCC网站时,也知道我们尚未注册,因为我们在所有公开材料上都写明“in formation(建设中)”。"}],[{"start":429.87,"text":"BCC才刚刚起步。未来能走多远,要靠耐力与恒心,要靠眼光与方向,要有人脉、有智慧,更要靠团队的力量。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英国的视野与思维才是BCC能走稳、走远的首要保障。BCC的未来,将在华二代甚至华三代身上延续。"}],[{"start":451.28000000000003,"text":"(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cn.net.cn/album/a_1761291490_8326.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31岁的他如何在30个月内赚到2.5亿美元

当制裁让他人停手时,克里斯托弗•埃平格尔仍在交易俄罗斯石油。

希音神秘创始人许仰天遭遇质疑

这家在法国遭遇强烈反弹的中国快时尚巨头,由一位连自家员工都认不出的创始人打造。

进军中国市场:特朗普达成协议后,美国出口商伺机而动

上海贸易展全面展现外国对中国市场的强烈渴求。

特朗普是否已过巅峰?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场阶段已经结束。

警惕“三个L”:杠杆、流动性与疯狂

从长远看,泡沫终会破灭,而且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

美国的AI困局:政府在训练人,企业只想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美国政府忙于培养本土人手以重振制造业,而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企业却更希望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员工。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