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共同发现者詹姆斯•沃森逝世,享年97岁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为了第一时间为您呈现此信息,中文内容为AI翻译,仅供参考。
FT商学院

DNA双螺旋共同发现者詹姆斯•沃森逝世,享年97岁

这位美国生物化学家与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促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发现。
00:00

{"text":[[{"start":10.12,"text":"美国生物化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日前逝世,享年97岁。他与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揭示了20世纪最重大的生物学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即这种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的结构。"}],[{"start":25.81,"text":"在1951年至1953年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共同度过的两年紧张岁月里,这两位张扬且几乎籍籍无名的新来者抢在多位著名科学家之前,率先揭示了DNA的结构。"}],[{"start":39.8,"text":"虽然后续职业生涯中再无成就能比肩双螺旋的发现所带来的影响,沃森仍在遗传学和癌症研究方面作出了长期而卓著的贡献。不过,这位教授在晚年愈发发表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言论,个人声誉因此受损。"}],[{"start":57.91,"text":"1968年至1994年间,沃森在纽约州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担任主任,将这一默默无闻、资金拮据的遗传学实验室打造为富有且享誉全球的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于周五证实他已去世。他还在1989年至1992年领导了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一项解码全部遗传信息的努力。"}],[{"start":81.34,"text":"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于1928年4月6日出生在芝加哥一个出身普通的爱尔兰天主教移民中产家庭。12岁时,他登上热门节目《智力儿童问答》,让广播听众首次见识到他的天赋。"}],[{"start":97.63,"text":"他15岁进入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读本科,并于1950年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完成博士学位(研究对象为一种称为噬菌体的病毒)。"}],[{"start":107.36,"text":"这位留着平头的美国“博士后”在23岁时抵达剑桥。在那里,他很快把35岁的克里克也带入了他对破解DNA结构的热情之中;尽管两人按理都应从事其他研究项目,他们还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件事上。"}],[{"start":124.33,"text":"“我和吉姆(詹姆斯的昵称)一见如故,”克里克回忆道,“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兴趣惊人地相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种年轻时特有的傲气、果断,以及对草率思考的不耐,都对我们而言再自然不过。”"}],[{"start":138.85,"text":"沃森于1968年出版的高度个人化著作《双螺旋》揭示了两人的方法何其非同寻常。他们在实验室的许多时间都是从官方研究项目中“挪”来的。克里克和沃森本质上是理论家而非实验者——他们据以建立结构的一些观测结果,有时是通过曲线手段从其他科学家那里获得的,尤其是来自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和雷蒙德•戈斯林(Raymond Gosling)。"}],[{"start":167.74,"text":"如果克里克和沃森没有合作,毫无疑问,1950年代从事这一课题的其他科研团队也会阐明DNA的结构。但克里克和沃森发现双螺旋并向世人阐释其遗传学意义时所表现出的大胆,使这一成果对分子生物学此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start":186.86,"text":"正如生物学家彼得•梅达瓦尔(Peter Medawar)在其对《双螺旋》的书评中所写:“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之伟大,在于其完整性与终结性。”一种“零碎的”解决方案不可能像克里克和沃森的实际工作那样,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指明方向。"}],[{"start":204.76000000000002,"text":"他们的对手几乎立刻就承认,双螺旋一定是正确答案。它的直接吸引力在于外观优雅,如同两条链交缠成螺旋阶梯。更重要的是,它与已有证据相吻合。"}],[{"start":218.36,"text":"克里克和沃森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匆忙手工搭建的巨大DNA模型,解释了基因如何复制:两条螺旋解开,各自充当模板形成新的链。它还提出了遗传信息的编码方式:链上化学单元(即碱基)的序列决定了个体所合成蛋白质的精确结构。并且,它将遗传突变解释为这些碱基的变化。"}],[{"start":241.35000000000002,"text":"尽管克里克与沃森的合作收获颇丰,他们在取得这一重大发现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克里克留在剑桥,而沃森则回到美国,先到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随后于1955年前往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并建立了一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start":258.86,"text":"1962年,沃森与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tart":null,"text":"

詹姆斯•沃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发表讲话,他坐在摆有麦克风和DNA模型的桌旁。
"}],[{"start":264.87,"text":"1968年,沃森已因公开迷恋“漂亮女孩”而知名,他与哈佛大学女子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本科生伊丽莎白•刘易斯(Elizabeth Lewis)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鲁弗斯和邓肯。"}],[{"start":279.03000000000003,"text":"在剑桥的经历使沃森成为一位热情的英国文化爱好者。他频繁造访英国,并让冷泉港既带有英式乡间庄园的氛围,又具备国际化实验室的气息。"}],[{"start":291.82000000000005,"text":"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将其作为一项耗资30亿美元的国际计划以破译全部人类DNA之时起,他就热情支持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他对该项目美国部分的领导在三年后的1992年以不欢而散告终。"}],[{"start":308.12000000000006,"text":"沃森因就研究人员参与私营生物技术公司、为新发现的基因申请专利等问题与其上司——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长伯纳丁•希利(Bernadine Healy)——发生冲突而辞职。他担心,传统合作与科学信息的自由交流正被对申请专利、从相对次要的发现中牟利的过度热情所侵蚀。"}],[{"start":329.12000000000006,"text":"但直到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30亿个字母的首份草案发表之前,沃森一直密切参与该项目。"}],[{"start":336.94000000000005,"text":"到了晚年,一向爱发挑衅言论的沃森多次声称,非裔美国人的平均遗传智力低于白人。结果,他遭到科学界的排斥。"}],[{"start":346.94000000000005,"text":"冷泉港实验室的理事会将他从实验室的一切行政职务上撤下,随后在2020年取消了他的名誉退休身份,并与他彻底断绝了所有联系。"}],[{"start":357.99000000000007,"text":"2018年的一场车祸使沃森遭受严重的记忆丧失。此后他与世隔绝,直至生命终结。"}]],"url":"https://audio.ftcn.net.cn/album/a_1762559558_5292.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船形上海门店能为中国奢侈品销售添一阵东风吗?

路易威登的邮轮装置吸引了人潮,但行业的持久复苏仍然难以实现。

中国最先进航母入列,向美国发出挑战

国产“福建”号航母配备电磁弹射器,可发射舰载战斗机。

AI泡沫:别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密切关注个股,估值过高时及时卖出。

专业化的悲剧

缺乏勇于探索的业余者,或许正是社会停滞的原因。

尽管关税施压,美国企业录得四年来最佳盈利

尽管有特朗普贸易战的冲击,企业仍逆势而上,以接近创纪录的高比例超出预期。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11月8日

您对本周的全球重大新闻了解如何?来做个小测试吧!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