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不再是“不治之症”之日已近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日经中文网精选

阿尔茨海默不再是“不治之症”之日已近

仑卡奈单抗为该疾病迎来不再被称为“不治之症”的那一天推开了一扇门。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家人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自1980年代起一直潜心开发认知症药物的日本药企卫材(Eisai)终于将可减缓病情发展的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推向了实用化。首先将于1月内在美国上市。1月16日,卫材还在日本申请了该药物的制造及销售许可。此前,即便是日新月异的最新医学技术也对阿尔茨海默症束手无策。仑卡奈单抗为该疾病迎来不再被称为“不治之症”的那一天推开了一扇门。

起点是北极圈的一项研究

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症致病原因之一。卫材开发的仑卡奈单抗则是以这一蛋白质为目标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如果脑部的β-淀粉样蛋白不断沉积,虽然最初不会产生恶性作用,但之后会导致神经细胞逐渐死亡,造成称为“海马体”的脑部重要区域衰退。该药正是基于2000年前后提出的这一学说实施开发。

药物开发的起点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成果。该大学调查了生活在北极圈的患有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的人,发现了对治疗该病起到关键作用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斑块。如果以此为目标制作出抗体,或许会成为划时代的药物。于是,乌普萨拉大学创办了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新药开发初创企业。看中其研究潜力和前景的卫材于2005年和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之后主导推进了实用化研究。2014年,美国渤健(Biogen)也开始参与相关研究。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进入日经中文网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成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进军中国市场:特朗普达成协议后,美国出口商伺机而动

上海贸易展全面展现外国对中国市场的强烈渴求。

特朗普是否已过巅峰?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场阶段已经结束。

警惕“三个L”:杠杆、流动性与疯狂

从长远看,泡沫终会破灭,而且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

美国的AI困局:政府在训练人,企业只想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美国政府忙于培养本土人手以重振制造业,而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企业却更希望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员工。

AI令人兴奋不已,直到企业真的要用它

“你好,我想要你们最大型的业务转型项目。不,这也太大了……”。

Rightmove公司股价大跌,因加大AI支出

富时100房地产上市集团警告明年利润增速将放缓。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