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邦: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指明方向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胡怀邦: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指明方向

十八大代表、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日前表示,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为中国经济从目标、思维、战略三个方面实现突破指明了方向。

胡怀邦认为,这三个突破方向是——

一,以新的目标来定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过去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是一字之差,但目标是不一样的。过去是GDP翻两番,这次是两翻番。一个是国民经济总量翻一番,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我的理解就是,过去讲富国富民,现在强调强国富民并重,切实增加人民福祉。过去我们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今后要转向共同富裕。这就是以新的目标定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以新的思维剖析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根源。可以将中国经济比作一台机器,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是需要维护、检修和调整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与动力,外贸、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今后要进行调整,要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内需,由主要依靠投资转向消费,由主要依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

三,以新的战略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之道。从战略层面上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宏观调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这些过去行之有效的调控方式和手段,其效能也会降低。比如,过去为了增加出口,经常采取出口退税、人民币贬值等政策措施,以很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但现在,这些措施由于国际市场的萎缩已很难见效。在投资驱动方面,现在一些产业已经出现过剩,比如钢铁产业,全国9亿吨产能,需求量只有7亿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大钢铁领域投入,只能造成重复建设,加剧钢铁产能过剩。过去主要经常靠“铁公基”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来驱动经济,现在中西部地区可能还有一些发展的空间,但在有些地方潜力已不是很大了,尤其是沿海地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必须从战略上谋划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AI热潮席卷全美最寂寞之地

一条长约230英里的输电线路规划威胁内华达的荒野,并使猎人和野生动物组织携手抗议。

中国富裕人群绕开新加坡,转向迪拜

随着这座亚洲城邦收紧申请审查,私人银行家和顾问称海湾地区的兴趣上升。

那位想终结“无用会议”诅咒的首席执行官

必和必拓的韩慕睿正在以一种非常规方式应对企业生活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从马姆达尼与玛莎•斯图尔特看“氛围转向”

一场选举胜利和一本“政治不正确”的食谱表明,美国人正把直言不讳置于谨言慎行之上。

达拉斯联储官员:贫富差距拉大恐引发美国经济下行

约翰•威廉姆斯表示,美国贫困群体日益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央行是否在下月降息。

汽车运输巨头称:中国车企正赶超欧洲竞争对手

全球最大运营商Wallenius Wilhelmsen物流公司计划通过助力新兴北京品牌出海来提升营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