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将继续“失落”吗?

周子衡:日本经济本质是一场困境与转机的较量。若能抓住技术革命机遇、推进结构性改革、化解债务隐患,或有望逐步走出低迷。

当前日本经济增长乏力,衰退风险显著。2023年下半年,日本进入技术性衰退,第四季度GDP收缩0.1%;2024年第一季度GDP持平,第二季度仅增长0.37%,全年GDP约4.2万亿美元,较2011-2012年的6.3万亿美元下降33%。IMF预测2025年日本经济增长0.7%,受全球需求放缓影响,预期或下修至0.4%。自1995年起,日本经济年均增速仅0.5%,远低于全球3%的平均水平。2024年,占GDP60%的私人消费因通胀(2.5%)与实际工资下降而萎靡,出口仅增长1.7%,受美、中需求波动制约。2024年8月,日经指数单日暴跌12%,创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2025年第一季度GDP预计收缩0.2%,若趋势延续,将再度陷入衰退。

债务问题是日本经济的核心风险。2024年,日本债务/GDP比率达216%,为全球最高,2025年预计升至230%。这一比率从1970年代的40%、1990年代的100%以上,持续指数级上升,当前政府债务总额超1324万亿日元(约10万亿美元),其中50%由日本银行持有。债务积累源于1990年代利率从8%降至近零的环境,低融资成本推动政府借债刺激经济。但2024年以来,利率回升,30年国债收益率升至3.24%,10年国债收益率达1.55%,利息支付成本激增——2024年利息支出占政府收入约25%,占总支出24%;2025年预算中,债券依赖率达24.8%。尽管日本90%债务由国内持有,降低外资抛售风险,但利率持续上升或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债贬值,引发系统性危机。IMF警告,若不改革,日本将在10-15年内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出口依赖加剧了日本经济的外部风险。2024年,日本出口占GDP18%,汽车、电子、机械为主要品类,美国是最大市场(占出口20%),2024年对美出口1415亿美元。但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农业自给率低,出口收入为进口能源与食品的关键支撑。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冲击显著: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但实施10%普遍关税,并威胁若日本不投资5000亿美元于美国基础设施,将上调关税至25%。2024年,日本汽车出口占对美出口28%,15%关税已削弱其竞争力,25%关税或致日本汽车失去美国市场。历史上,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1980年代的50%降至2024年的10%,汽车全球份额从20%降至5%-6%,若失去美国市场,日本GDP或进一步萎缩至3.5万亿美元。

产业转型失败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深层原因。1980年代,日本32家企业跻身全球50强,2025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仅丰田(约48位)进入前50,三菱UFJ、索尼等排名下滑。半导体领域,日本虽仍占全球30%的设备市场份额,但芯片设计与制造落后,2024年市场规模505亿美元,增长依赖台积电等外资建厂;互联网领域未诞生全球巨头,经济仍依赖传统制造业。汽车行业中,丰田虽为全球巨头,但电动车转型滞后,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前十中仅占两席。AI领域,日本缺席全球竞争,英伟达市值已超日本GDP总和。此外,日本企业研发投入占GDP3.3%,但转化效率低;2024年失业率3%,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展望未来,日本经济前景仍不乐观,但存在潜在转机。长期看,2024年1.2的出生率将持续拖累人口结构,制约经济增长;短期看,2025年若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对美出口或降15%-20%,GDP收缩超5%。不过,日本高储蓄率、技术储备及稳定社会环境为优势,政府2024年投资2万亿日元推进“半导体复兴”计划,日本银行渐进加息或缓解通胀,开放移民、推动女性就业等改革或缓解劳动力短缺。

日本经济案例为全球提供重要启示:债务依赖不可持续,产业转型需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忽视人口结构与创新将导致长期停滞。当前日本经济尚未“崩溃”,但需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化解风险,其动态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需持续关注。

日本经济:“失落三十年”之后,还将继续沉沦吗?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曾是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明星”——GDP占世界份额高达18%,半导体产量垄断全球近50%,32家企业强势跻身世界前50强。然而,自1990年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急转直下,“失落的十年”逐步拉长为“失落的三十年”。如今,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GDP持续萎缩、债务负担高企、出口承压、产业竞争力下滑等问题仍未解决,日本经济是否会继续在“失落”中沉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回溯日本经济的“失落”起点,1990年的资产泡沫破裂是关键转折点。1989年日经指数攀上近39000点的峰值,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疯狂膨胀难以为继,随后的崩盘引发连锁反应:银行坏账激增,企业投资大幅收缩,经济增长动力骤然失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1995年日本GDP占全球比重仍达17.8%,但到2024年已骤降至3.7%,降幅堪比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GDP27%的损失规模。从1990年至今,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始终低于1%,长期处于低增长泥潭,“失落”的惯性不断累积。

支撑这一惯性的,是两大难以破解的核心症结,也是决定日本经济是否继续沉沦的关键变量。其一,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萎缩的结构性困境。202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29%,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劳动力规模持续缩减直接导致消费市场疲软、企业用工短缺,进而抑制投资意愿。其二,生产力停滞与创新乏力。1990年代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依赖大规模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却未能推动产业升级;银行清理不良资产进度缓慢,“僵尸企业”占据资源,挤压了创新型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关键的是,在互联网与AI革命的全球浪潮中,日本未能抓住转型机遇,从制造业强国向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的转型滞后,全球竞争力持续下滑。

从当前经济表现看,日本仍未摆脱“失落”的阴影,甚至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增长层面,2023年下半年日本已陷入技术性衰退,2024年经济复苏乏力:第一季度GDP零增长,第二季度仅微增0.37%,全年GDP约4.2万亿美元,较2011-2012年的6.3万亿美元缩水33%。IMF原本预测2025年日本经济增长0.7%,但受全球需求放缓影响,预期已下修至0.4%。消费与出口两大引擎同时失力——占GDP60%的私人消费,因2.5%的通胀率与实际工资连续下降而萎靡;出口虽占GDP18%,2024年增速却仅1.7%,受美国、中国市场需求波动制约。股市波动更反映市场信心不足,2024年8月日经指数单日暴跌12%,创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2025年第一季度GDP预计收缩0.2%,若趋势延续,将再度陷入衰退。

债务问题则为日本经济的“持续失落”埋下更大隐患。2024年日本债务与GDP比率已达216%,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预计进一步升至230%。这一比率从1970年代的40%、1990年代的100%以上持续飙升,当前政府债务总额超1324万亿日元(约10万亿美元),其中50%由日本银行持有。过去低利率环境下,政府依赖借债刺激经济,但2024年以来利率回升——30年国债收益率升至3.24%,10年国债收益率达1.55%,直接推高利息支出:2024年利息支出占政府收入约25%,占总支出24%;2025年预算中,债券依赖率达24.8%。尽管90%债务由国内持有暂避外资抛售风险,但利率持续上升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债贬值,引发系统性危机。IMF已警告,若不改革,日本将在10-15年内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

出口依赖与外部风险的叠加,也加剧了日本经济“继续失落”的可能性。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农业自给率低,出口收入是进口能源与食品的关键支撑,2024年对美出口占总出口20%(达1415亿美元),汽车、电子、机械是核心品类。但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带来冲击: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却实施10%普遍关税,并威胁若日本不投资5000亿美元于美国基础设施,将上调关税至25%。2024年日本汽车出口占对美出口28%,15%关税已削弱竞争力,25%关税或致其彻底失去美国市场。历史上,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80年代的50%降至2024年的10%,汽车全球份额从20%降至5%-6%,若失去美国市场,GDP或进一步萎缩至3.5万亿美元,“失落”态势将进一步加剧。

产业转型的持续失败,更让日本经济缺乏打破“失落”循环的动力。1980年代日本32家企业跻身全球50强,2025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仅丰田(约48位)进入前50,三菱UFJ、索尼等排名持续下滑;互联网领域未诞生亚马逊、谷歌级别的巨头,经济仍依赖传统制造业。半导体领域虽占全球30%设备市场份额,但芯片设计与制造落后,2024年市场规模505亿美元,增长依赖台积电等外资建厂;汽车行业中,丰田虽为全球巨头,却在电动车转型中滞后,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前十中仅占两席;AI领域日本更是缺席全球竞争,英伟达市值已超日本GDP总和。此外,日本企业研发投入占GDP3.3%,但转化效率低,难以形成新增长极。

不过,日本经济并非毫无打破“失落”循环的可能。高储蓄率、深厚的技术储备、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其潜在优势:政府2024年投资2万亿日元推进“半导体复兴”计划,试图重振核心产业;日本银行渐进式加息或缓解通胀压力,为经济稳定创造条件;开放移民、推动女性就业等结构性改革,若能有效落地,或缓解劳动力短缺。但这些举措能否见效,仍需克服政治阻力、提升政策执行力,否则难以扭转长期“失落”的惯性。

日本经济是否会“继续失落”,本质是一场“困境与转机”的较量。若债务风险失控、出口市场萎缩、产业转型停滞等问题持续恶化,“失落三十年”或进一步延长;若能抓住技术革命机遇、推进结构性改革、化解债务隐患,或有望逐步走出低迷。但从当前态势看,日本经济仍未摆脱“失落”的核心困境,若缺乏实质性突破,“继续失落”的风险远大于复苏希望,其走向不仅关乎日本自身,更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编辑徐瑾jin.x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石油巨头因油价低迷大幅削减工作岗位与投资

石油业高管们准备迎接可能将持续多年的低迷期。

伦敦IPO荒持续,基金经理转向私募资产纾压

资产管理公司呼吁尽快推进政策改革,以吸引更多企业在英国上市。

美国公共养老基金削减对私募信贷的配置

回撤凸显对放松承保标准和信贷风险上升的担忧。

昂贵“绿”氢威胁德国工业能源转型

德国制造业和能源高管警告称,除非以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能成本下降,一些制造商将不得不使用化石燃料。

2025年FT管理学硕士排名发布,英国院校整体下滑

瑞士的圣加仑大学蝉联榜首,中国和法国的商学院表现强劲。

经济放缓,加拿大青年就业市场惨淡

随着美国加征关税加剧经济衰退,年轻劳动者首当其冲承受失业冲击。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