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贸易

彼此不再依赖的世界?AI与自动化如何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何国俊:AI正在颠覆传统国际贸易格局,让发达国家在原本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获得内生比较优势,从而逆转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优势。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正在颠覆传统国际贸易格局,让发达国家在原本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获得内生比较优势,从而逆转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优势。根据2025年最新趋势,这一变化已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并加剧了贸易不平等。

贸易格局的“旧规则”与新挑战

经济学里有一条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讲的是各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进行专业分工。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可以依靠自己的比较优势,多生产和出口劳动力密集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发展自己的经济。上世纪东亚国家如韩国和中国,就是通过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组装等),通过出口进行积累资本、逐渐实现产业升级。但现如今,这种“旧规则”正面临崩盘——AI和自动化让劳动力不再是世界贸易分工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份额从2010年的40%峰值后增速放缓,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过早去工业化”。 如果AI和机器人能高效取代人力,发展中国家还能靠低人力成本竞争吗?这正是AI重塑贸易的核心问题。

自动化如何逆转比较优势

事实上,自动化正通过改变产业要素密集度,逆转传统比较优势。 过去,低技能劳动力丰裕国在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汽车组装)中出口更多,但21世纪以来,这种关系弱化甚至逆转,尤其在高机器人采用领域。背后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通过自动化降低劳动力密集度,提高生产率,从而在这些产业中获得内生优势。

扩展到当前,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和自动化正在迅速优化供应链。例如,中国在各类制造业中广泛的使用工业机器人机器,使其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屡创新高。尽管其现阶段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很多中低收入国家,但过去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从中国向这些国家流动。美国的特斯拉是另一个例子:通过普遍的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特斯拉可以在美国做到低成本的生产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再加上高价值环节(如研发、设计)本身也就在这些国家,出现的结果是,全球价值链向自动化领先的国家越发倾斜,低端制造外包在未来会显著减少。

AI加剧贸易格局重塑

近年来,AI的迅速发展正进一步加剧世界贸易格局的重塑。AI不仅替换物理劳动力,还带来认知自动化。当AI嵌入任务框架,使很多低技能服务和任务(如质量检测)也转为机器人任务。在很多工业领域,AI集成自动化革命正在加速,供应链正在朝着全面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有相关技术积累的国家因此受益。

这一系列改变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提升全球生产和贸易的效率, 但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显著。如果按照现在的国际治理框架发展,未来中低收入国家将很难通过依赖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高收入水平,并带来失业上升,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以下表格比较传统与AI时代贸易格局的区别:

未来展望与政策启示

展望更远,AI和自动化可能进一步极化全球格局:中美两国将在这些领域占据优势,主导全球主要的工业品贸易。这将导致全球分配更不均衡。一些贫穷落后国家过去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路径不复存在,失去了工业化机会。 如果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不当,未来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一国内部,劳动者收入占比将持续减少。长远看来,这样的发展可能引发普遍的社会问题和区域冲突,导致失业浪潮和地缘政治紧张。

AI与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另一个可能性是,各国为了保护本土制造业而加强贸易壁垒。在技术拥有国通过AI和自动化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很多国家本土产业将面临更大压力,从而转向保护主义措施。如果各国都通过提高关税来以维护本国就业和产业安全,我们可能会走向一个“彼此不再依赖的世界”。

为了避免这样暗淡的前景,政策制定者该如何做?笔者认为,对于中低收入国家,AI的出现一方面带来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机会。例如,AI的普及能带来教育成本的极大降低。如果中低收入国家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大范围的投资AI教育、为年轻人提供AI基础设施,则可以跳过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发展的传统模式,直接进入以AI和自动化为基础的分工链条中来,为世界的变化做好准备。其次,对于AI技术主要提供国(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应该积极推动公平贸易,通过国际合作体系分享AI和自动化技术,避免加剧全球不平等和因此可能带来的地区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AI竞争过程中,中国作为领域的主要追赶者,开源了大量的AI模型。对于缺乏AI技术和资本的国家而言,应该积极拥抱这些免费的AI技术,积累人才。中国也应该积极推广这些技术,为全球治理和稳定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作者介绍:何国俊系香港大学赛马会基金经济学教授;港大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明德商论

本双周专栏是由港大经管学院的专家教授撰写,将为读者提供对商业、金融、经济和科技领域最新趋势和创新的独特见解。港大经管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商业领袖和推动学术和相关研究,在亚洲导向经济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为香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腹背受敌的德国工业

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来自中国的强有力竞争,正让欧洲的制造业冠军陷入危机。

马姆达尼胜选标志着美国选民对以支持发生转向

包括犹太裔美国人在内的群体正要求华盛顿方面改变立场。

也许人工智能竞赛与芯片无关?

Yoon:人工智能模型持续运行所需的电力正成为技术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线下还是线上:华尔街重拾对银行网点的押注

Lex专栏:美国最大几家银行重启扩张,竞逐消费者存款。

兵力短缺令乌克兰前线城市濒临崩溃

战斗人员与专家称,基辅方面无力抽调兵力防守,波克罗夫斯克岌岌可危。

疟疾在缅甸的反扑给全球敲响警钟

国际资金的削减削弱了根除疟疾的行动,这种致命疾病正卷土重来。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