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巴基斯坦

古尔山•拉菲克:巴基斯坦会理性平衡中美关系

学者拉菲克表示,近几个月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呈现出谨慎复苏迹象,巴美关系未来很可能仍将以务实和利益驱动为主,而非意识形态驱动。

【本文是“全球学者百人百访”系列高端对话的最新一篇。】

古尔山•拉菲克(Gulshan Rafiq)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SIRPA)。目前,她在伊斯兰堡国立科技大学国际和平与稳定研究中心(CIPS)担任国际关系助理教授。

以下是访谈实录。

古尔山•拉菲克(Gulshan Rafiq)

问:过去一年,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之间频繁爆发边境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些冲突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印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古尔山•拉菲克:这些冲突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边界划定问题。塔利班政府拒绝承认杜兰线(1893年划定的殖民时代边界)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正式边界。尽管巴基斯坦已在近2600公里长的杜兰线沿线修建了围栏,以遏制非法跨境和恐怖主义活动,但塔利班认为此举侵犯了阿富汗主权。

另一个潜在原因是巴基斯坦对塔利班未能遏制武装分子庇护所(尤其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的庇护所)日益感到失望。自塔利班于2021年8月重新掌权以来,在阿富汗境内活动的TTP加大了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的袭击力度。尽管巴基斯坦一再呼吁采取行动,但阿富汗领导层既没有约束TTP,也没有促成有意义的对话。

经济和难民问题带来的压力也发挥了作用。巴基斯坦近期决定遣返无证阿富汗难民并加强边境管制,这激化了双方的情绪。塔利班认为这些措施是反阿富汗的;而巴基斯坦则认为这是应对国内安全局势不稳和削减经济负担的措施。

印度的作用虽然间接,但在更广泛的战略格局中却举足轻重。印度一直试图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和外交努力重建与塔利班的有限接触,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自身影响力,并制衡巴基斯坦在喀布尔的影响力。巴基斯坦方面也怀疑,曾在加尼执政时期活跃于阿富汗的印度情报网络可能仍在利用反巴基斯坦势力破坏巴基斯坦西部边境的稳定。

问:近几个月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有所升温,在港口和稀土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你认为巴基斯坦和美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古尔山•拉菲克:近几个月来,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呈现出谨慎复苏的迹象。双方在港口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稀土矿产等领域的合作再度加强,反映出双方务实态度的转变。巴基斯坦寻求经济复苏和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将与美国合作视为平衡其外交政策、吸引西方投资的途径。同时,美国也认识到巴基斯坦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尤其是在确保地区稳定、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在印度洋和阿富汗附近保持替代性存在方面。

巴基斯坦与美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很可能仍将以务实和利益驱动为主,而非意识形态驱动。经济和技术合作,包括对绿色能源、稀土加工和数字经济的投资,可能成为关键支柱。巴基斯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项目下寻求经济稳定的需求,与华盛顿支持南亚地区塑造一个稳定、温和伙伴的利益相契合。随着两国寻求建立更具韧性的非安全合作,教育和卫生领域的伙伴关系也可能得到拓展。

然而,诸多挑战可能阻碍更深入的合作。首要挑战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源于数十年来两国关系的起伏不定——从“9•11”事件后的联盟到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美国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印太框架与印度日益紧密的战略合作,使巴基斯坦的处境更加复杂,因为巴基斯坦认为这是对其利益的损害。同样,巴基斯坦与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CPEC)框架下建立的密切经济和战略伙伴关系,也引发了美国对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担忧。

反恐仍然是另一个敏感领域。美国期望巴基斯坦对跨国武装组织采取果断行动,而巴基斯坦则要求美国承认其在阿富汗境内的安全关切。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不稳定和反西方情绪进一步限制了双方持续合作的空间。

该伙伴关系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巴基斯坦能否平衡其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是否愿意将巴基斯坦视为一个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的独立区域伙伴,而不仅仅是从印度或阿富汗的角度来看待它。

问:你如何评价巴基斯坦的矿产优势?巴基斯坦是否倾向于加入美国主导的关键矿产联盟?中巴在采矿领域的合作潜力如何?

古尔山•拉菲克: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未开发矿产资源,这使其在不断发展的全球矿产经济中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巴基斯坦蕴藏着丰富的铜、金、锂、稀土元素、铬铁矿、煤炭、石膏、盐和大理石矿藏。位于俾路支省的雷科迪克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铜金矿床之一,而与中国合资的赛恩达克矿则凸显了巴基斯坦的巨大潜力。北部地区也被认为蕴藏着锂和宝石矿藏,而塔尔沙漠则蕴藏着丰富的褐煤资源。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连接中亚和中国西部与阿拉伯海的矿产出口物流桥梁。这种连通性使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和西方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的天然合作伙伴。

低成本劳动力和相对优惠的投资法规使采矿项目具有成本竞争力,但监管透明度和安全性仍然是挑战。

目前,巴基斯坦已与一家美国公司(即“USSM”)签署了一份重要的谅解备忘录,涉及关键矿产(包括稀土),预计投资额达5亿美元。该协议涵盖矿产出口、加工以及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增值。巴基斯坦寻求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与美国主导的联盟走得太近可能会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而中国仍然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投资国和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美国主导的联盟侧重于供应链安全和降低对中国的依赖风险,而巴基斯坦的经济生存则依赖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中国融资。因此,向中国靠拢似乎更多是出于务实而非意识形态的考量。

尽管如此,巴基斯坦或许乐于与西方或海湾伙伴开展有选择性的技术转让或投资多元化合作,前提是不激怒中国。

中巴矿业伙伴关系有望成为中巴经济走廊二期(2025-2029年)的支柱,与中国的工业和绿色发展目标相辅相成。中国对关键矿产(锂、钴、稀土)的需求与巴基斯坦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相吻合。合资企业可以将巴基斯坦融入中国的价值链,瓜达尔港可作为加工或出口中心。正在进行的项目,例如赛因达克矿和雷科迪克矿(巴里克黄金公司参与,但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已经提供了先例。中国在地质勘测、环境采矿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巴基斯坦实现采矿业的现代化。随着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巴基斯坦可以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所需的矿产。此外,合作项目还可以侧重于能力建设、监管框架和技能培训,使采矿业成为巴基斯坦更广泛的工业升级战略的一部分。

问:巴基斯坦面临电力供应不稳定和高度依赖传统能源的问题。你认为巴基斯坦和中国在太阳能、储能和水力发电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如何?巴基斯坦政府如何保障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安全?

古尔山•拉菲克:巴基斯坦长期面临能源危机,电力供应不稳定、循环债务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其国内能源市场的主要特征,这持续阻碍着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在此背景下,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是太阳能、水力发电和储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在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基础上,两国正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转向绿色可持续能源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导者,能够为巴基斯坦提供技术专长和融资能力。巴哈瓦尔布尔的真纳太阳能园区等大型太阳能项目,展现了双方合作的初步潜力。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在农村地区和公共建筑中整合分布式太阳能系统,以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同样,包括卡罗特大坝和苏基基纳里大坝在内的水电项目,已在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框架下投入运营或即将竣工,显著提升了巴基斯坦的清洁能源能力。引进中国锂离子电池技术和智能电网也有助于巴基斯坦发展可靠的储能系统——这是稳定可再生能源供应波动的关键一步。

然而,吸引和维持中国投资需要强有力的安全和政策保障。巴基斯坦政府已成立特别安全部门(SSD),该部门拥有数千名人员,专门负责保护中国公民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各省政府,特别是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政府,也加强了地方执法协调。此外,伊斯兰堡已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管理局法》,并提供法律和财政激励措施,以确保投资的持续性和透明度。

问:你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且是巴基斯坦政策研究领域的精英,你如何看待两国在高等教育合作的潜力?你希望中国政府为在华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古尔山•拉菲克:我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亲身见证了中国强大的学术生态系统及其高校对国际合作的投入。中巴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且多元化。两国拥有深厚的战略互信,而通过加强知识和学术交流,这一伙伴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巩固。

我们迫切需要超越传统的奖学金交流,转向联合研究中心、双学位项目和教师流动计划。在技术、公共政策、环境研究和区域和平研究等关键领域建立中巴大学联盟,将有助于产出直接促进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知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围绕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区域互联互通等主题开展合作研究,也将实现互利共赢。以下方面可以采取:加强对巴基斯坦学生的语言和融入支持——包括行前汉语培训、文化适应指导和导师制项目。

一是中巴两国之间不应存在签证障碍。设立专门的签证服务中心、提供价格合理的机票以及开通直飞航班(尤其针对学生)对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至关重要。

二是扩大巴基斯坦学者在中国智库、企业和政府相关项目中的研究资助和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三是建立毕业后职业发展支持机制,例如校友网络或中巴创新中心,使毕业生能够为两国的发展目标做出有效贡献。

四是开展数字化和混合式学习合作,使巴基斯坦大学能够通过虚拟交流和联合授课的方式获取中国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课程资源。

简而言之,目标应该是将中巴教育伙伴关系从“学生交流”转变为知识共创,培养能够弥合文化差异、加强合作、为两国共建未来的新一代学者。

问:基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在全球华语世界的影响力,你想对中国读者说些什么?你对“巴基斯坦-中国”的关系有何展望?

古尔山•拉菲克:《金融时报》中文网在全球华语世界的信息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更在于促进不同文化和地域间的相互理解。我想对中国读者说,巴基斯坦珍视与中国的友谊——不仅是政策和发展上的伙伴,更是建立在共同希望、尊重和同理心基础上的值得信赖的朋友。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如今,世界面临复杂变革,我们的伙伴关系必须从传统的基建合作转向知识、文化和人文领域的互联互通。未来合作重点应聚焦于人文交流、学术合作、绿色发展、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我相信,巴基斯坦和中国可以携手展现不同制度和历史背景的国家如何为了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而合作。作为一名曾在中国学习的学者,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勤奋和远见。我想对中国读者说:让我们继续通过对话、教育和共同愿望互相学习,使亚洲成为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合作与稳定的灯塔。

(注:王英良,复旦大学博士,中开国际事务(NEIA)评论与研究主笔,主要研究产业投资与国家竞争,目前正在推动辐射全球的“百人百访”栏目,力求以新颖的视角呈现世界与中国互动的信号与动态,微信号:porsche910114。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资本与国家

王英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中开国际事务(NEIA)研究部创始部长,“百人百访”全球高级对话栏目主创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美政商关系、跨国公司、产业投资与国家竞争等,自2021年5月起成为“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热门文章

相关话题

兵力短缺令乌克兰前线城市濒临崩溃

战斗人员与专家称,基辅方面无力抽调兵力防守,波克罗夫斯克岌岌可危。

疟疾在缅甸的反扑给全球敲响警钟

国际资金的削减削弱了根除疟疾的行动,这种致命疾病正卷土重来。

FT社评:BBC必须吸取的关键教训

BBC确有过错,然而董事会未能给予有力辩护。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引发深刻分歧

在其生效前数月,布鲁塞尔方面希望进行重大审查和修订。

从AI到ROI

麦克唐纳:研究表明,推广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实体经济的营收。

英国逾100万人因起征点冻结支付最高税率

如果45%最高税率随通胀同步调整,其起征点今日应为21.1562万英镑,目前缴纳该税收的人中有三分之二将被排除在外。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