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货币政策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货币政策
关注
温家宝发出的货币政策信号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温家宝《求是》文章,伴随着8月数据带来的通胀预期降温,或许意味着年内货币政策将是“三不”:不加息、不提准、不放松。
2011年9月6日
质疑中国央行透明度
财经媒体人由曦:中国央行此次扩大存准金缴纳基数,据市场估算,效果或相当于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央行仅以通知下发商业银行,透明度值得商榷。
2011年9月5日
美联储官员对货币政策存在分歧
伯南克要想在FOMC在9月召开的会议上促成共识,面临巨大困难
2011年8月31日
中国扩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意在遏制表外放贷,估计将冻结约9000亿元人民币
2011年8月30日
伯南克:可能再次放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此言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2011年7月14日
中国会不会放松银根?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中国6月PMI指数大幅下滑,但数据公布后内地和香港的股市不降反升。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估计宏观政策将发生调整。
2011年7月5日
中国通胀峰值或推延至三季度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下半年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尚小。通胀峰值可能推延至三季度出现。抗通胀仍将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缩货币政策还需坚持。
2011年7月7日
享受全球经济下滑?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我钦佩BIS前些年有关货币和金融风险的警告,但我不同意该机构的观点,即全球应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这低估了全面紧缩的障碍。
2011年6月30日
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创下三年高点
担心现金紧张局势的央行本周悄悄进行了至少50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
2011年6月23日
谁在对经济问题胡扯?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我的朋友提姆•康登致函本报称:“财政主义者的凯恩斯主义,就像历史一样,是胡说八道”。我想说的是,他自己对历史的借用是胡扯。
2011年6月9日
中国地下信贷令人忧
中国如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地下贷款池,总规模可能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政府必须压缩这一泡沫,以防地下钱庄规模庞大的违约影响正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2011年6月7日
Lex专栏:“理想的”通胀指标
央行行长们不可能把资产价格加入通胀率中,以创造出一个无所不包的价格指标。但指望通过一种指标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成功与否是愚蠢的。
2011年6月7日
谁在为中国央行买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建奇:为应对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中国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对冲外汇占款,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普通百姓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2011年5月26日
过紧的货币政策危害更大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中国央行紧缩举措频频出手,但过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源于央行对通胀成因的误读,由此造成的金融市场扭曲对民营经济伤害甚大,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大计。
2011年4月19日
美国货币宽松时代可能终结
如果美联储在下周会议上闭口不谈后续的“QE3”,将意味着他们有意收手
2011年4月18日
“宽财政、紧货币”政策应该调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紧货币”并非通货膨胀的对症之药,“宽财政”则并无必要,该政策组合带来财政结构恶化、民营经济受损的代价,有待调整。
2011年4月11日
中国的“影子银行”
在中国,银行仅提供了一半的融资来源,大量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只有求助于地下银行,即影子银行。这让中国的贷款额度形同虚设。
2012年12月14日
欧洲央行确定利率应通盘考虑
欧洲央行理事斯塔克:欧洲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最好的做法是从整个欧元区考虑,同时这也并不意味着忽视成员国之间财政状况的差异。
2011年4月7日
不市场,必两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有人认为,中国央行错误判断市场。这种评判过于苛刻,短时间内三次加息后,央行正在走向通往正确方向的轨道上。
2011年2月12日
Lex专栏:韩国“组合拳”能否见效?
在通胀居高不下之际,韩国的加息举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爆炸”,该国同时还祭出了其他杀伤力较小的“武器”。但这些举措能否见效尚属未知。
2011年1月14日
中国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自1月20日起,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官方准备金率将升至19%,此举旨在遏制通胀
2011年1月14日
Lex专栏:中国取消贷款额度=市场化改革?
中国政府似乎将以一系列更为“锋利”的微观工具,来取代此前较为“粗钝”的宏观工具,这种针对性更强的动态体系是一种进步,但未必能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
2011年1月12日
中国货币紧缩政策将影响全球
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通胀危机几乎没有对本国以外地区造成任何影响,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中国现今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
2011年1月10日
分析:中国信贷政策的不确定性
安邦咨询:中国央行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央行工作会议并未明确设定全年新增贷款目标。
2011年1月10日
|‹
上一页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