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葡萄牙南部小城里的“中国风”

崔莹:眼前这些中国元素沉淀在时间的河流里,它们映射着中葡之间一段错综复杂的交往历史,也展示了葡萄牙的工匠们曾经如何转译、再造他们心目中的“东方”。
8小时前

庞贝古城:一座被掩埋的城市与一段被持续发掘的历史

崔莹:“考古学确实关乎神庙、风格与年代,但归根结底,它讲述的是我们自己。”
2025年7月11日

对话赢得英国百年花展大奖的三位中国花艺师

崔莹:对于三位“半路出家”的花艺师来说,此次获奖更像是一场意外的惊喜,但在他们的生活中,“花”早已成为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2025年6月6日

寻访“玛法达”:那些令世界念念不忘的“童言无忌”

崔莹:这位在西班牙语世界广为人知的“小女孩”,曾代表着一代有思想、有困惑的年轻人,借着一个孩子的天真口吻,她说出了成年人所不敢说、或者说不出口的话。
2025年5月16日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寻找博尔赫斯

崔莹:博尔赫斯曾说,“我一直在书写布宜诺斯艾利斯”。我想着这句话,踏上了一段寻找博尔赫斯的旅程。不是朝圣,也不是考据,而是一种带着敬意的靠近。
2025年5月9日

麦家:讲故事的人,是从月亮上走下来的

崔莹:在爱丁堡,听这位中国作家讲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失意、迷失以及对于文字始终不变的信仰。
2025年4月3日

若即若离的故乡和那片“无用的土地”

崔莹:华裔作家欧大旭的新作《南方》,并没有铺陈戏剧性的高潮,却在细腻之处展开探讨:在巨变时代,是什么在决定着人们的亲疏和进退。
2025年2月28日

在土耳其,探寻三座传奇图书馆

崔莹:文明的丰盛与恢宏,安静地伫立在历史的沧桑里,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徜徉感叹。
2025年2月14日

纯真博物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

崔莹:在这座与帕慕克的小说同名的博物馆中,展品与情节一一对应,它们记述了一个平凡个体的人生故事,也保存了一段独特的文化记忆。
2024年12月20日

在摩尔多瓦看普希金的涂鸦

崔莹:享有“俄国文学之父”称号的普希金生前曾流亡摩尔多瓦,如今在俄乌冲突的阴云下,这位诗人在摩尔多瓦的地位又在经历新的沉浮。
2024年11月29日

对话李翊云:我在寻找那种读过之后依然鲜活的书

作为2024年布克奖的评委,李翊云说,她看待一本书的眼光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有些书写即便并不完美,她也会尝试去理解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2024年11月1日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原著作者:写出那个活生生的人

崔莹:安德烈•艾席蒙关于写作的建议是:不必用复杂的语言去描述原本简单的东西;不必像研究生那样写出一篇论文,却把读者抹杀得一干二净。
2024年10月25日

伦敦市长的城市环境保卫战

崔莹:萨迪克•汗本人并非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环境治理的紧迫性。但他现在承认,收拾污染的烂摊子,已经不是“明天”的议题。
2024年10月12日

斯蒂格利茨:市场会失灵,政府也会失灵,但我们不应放弃希望

崔莹: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称,他的新书《通往自由之路》的书名受到了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的启发。不过,他与哈耶克的观点完全不同。
2024年8月30日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经常快步走,就不会那么绝望

崔莹:这位年过八旬、写就《使女的故事》的作者,分享她如何理解乐观和淡定,又怎样看待绝望与刻薄。
2024年8月23日

爱丁堡图书节总监:曾有人说书的死期到了,但这并没有发生

崔莹:和中国文化渊源颇深的苏格兰人Jenny Niven相信,人们总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故事,了解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状态。
202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