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9.08,"text":"6月30日晚,上海交大操场上,学生和校外小孩及家长发生冲突。本来是前几天的事了,结果闹到网上事情就变大了。7月2日,上海交大保卫处表示,很重视,将强化来访人员文明行为管理和引导。"}],[{"start":26.979999999999997,"text":"目前,上海交大仍可预约进入。"}],[{"start":30.319999999999997,"text":"此事件再次引发了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大学需要向社会公众打开大门,促进交流,不能因噎废食。反对者认为,校园开放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安全隐患。"}],[{"start":48.019999999999996,"text":"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不能找一些虚假的理由。比如,大学开放,会与城市发生更多“化学反应”,促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项目。这话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因为任何门槛都会造成阻碍,损害潜在的机会。"}],[{"start":65.94999999999999,"text":"打个比方,一个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想和教授聊一下,教授说我马上要上课,还有点时间,你来吧。结果没预约,进不去,然后不了了之。或者,投资人进校打球,认识了天才大学生。这种事情当然有,但总体来说,有事要进的总能进去,挡住几个游客、踢球的,对所谓校地合作没啥大影响。"}],[{"start":90.58999999999999,"text":"其次,不能说四平八稳的万能的套话。比如,媒体一般爱说,在开放的同时做好管理和引导之类的。教育部自己也说过:“要在保证校园安全前提下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些话,滴水不漏,但某种程度上,却因为无视现实,推脱责任,引发了后续的无穷争论。"}],[{"start":113.60999999999999,"text":"自由总伴随不安全,开放总会提升风险。这种哲学层面上的两难,是无法用技术、管理去消除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校园安全前提下”,就成了一个无法确定、无法达到的状态,后续争论自然就无穷无尽。"}],[{"start":132.04,"text":"从时间上看,新冠疫情前,大学校门几乎都向公众敞开,国外有些名校甚至连围墙都不设置。事情发生改变,是因为疫情。疫情之中长期封校,改变了中国高校的开放常态。"}],[{"start":148.13,"text":"这也让我想起一桩往事,多年前,我刚考进大学的时候,学校球场上,校外的年轻人和学生发生冲突,后来约架,打死了一个人。打人者中,有我的小学同学,后来也被判了刑。不过事情之后,我在校的那几年,从来没听说过学校要预约才能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后来来了上海,我也经常进入各个大学,也没听说要预约。"}],[{"start":176.20999999999998,"text":"2023年,部分重新开放校园的高校,凭校友卡、预约入校,大部分市民仍被“拒之门外”。门槛产生权力,权力产生利益,于是有了黄牛。供不应求,反而会刺激中国人的求稀缺的从众效应,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高校朝圣,居然蔚然成风。蔚然成风产生更大的利益,利益又反过来滋养权力。这一环套一环,中国高校的开放就更难了。而伴随着封闭,人们对校园安全也变得更加敏感。"}],[{"start":210.34999999999997,"text":"自由这个东西,来得慢,去得快。我们要把失去的自由找回来,就要严密论证,让反驳的观点站不住脚,并且通过严密论证,找到那些隐藏起来的,真正的障碍点。"}],[{"start":223.23999999999995,"text":"首先,要直面安全和自由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现实恰好相反,因为疫情封闭,人们对校园风险的耐受度下降了,拒绝承认风险,进而拒绝承认“开放必然带来风险,说着鱼和熊掌皆要的话。"}],[{"start":238.76999999999995,"text":"在校园操场上,学生和市民发生冲突,吵起来了,这种事情都成为新闻。这意味着,大家觉得这事就不该发生,学校应该通过措施,来消除这种风险。交大保卫处出来回应,表示要加强引导,也意味着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这种责任,去消除这种风险。但这是可能消除的吗?不可能。"}],[{"start":263.37999999999994,"text":"这就是把学生置于了必须不受影响的位置,但在操场上、泳池中、食堂中,怎么可能毫无摩擦?教育部说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那么这算影响到学生的安全了吗?"}],[{"start":276.73999999999995,"text":"于是,当社会在潜意识中,拒绝承认“开放校园会发生吵架”,把开放校园后的安全,抬高到一种不可达到的理想状态,那么学校一定会不堪重负。"}],[{"start":288.04999999999995,"text":"是否承认风险不可避免,这个问题之下,还隐藏着各层级之间的张力。"}],[{"start":294.24999999999994,"text":"广东省教育厅对大学校园开放是这样回应的,很多人认为很有道理——“如果开放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管理不便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start":307.81999999999994,"text":"这种说法,其实还是回避了问题,这相当于是说,风险是可避免的,如果出了事,是学校管理不善的责任。但实际上,开放肯定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球场上会冲突,小偷小摸会混进去,学生得更加小心自己的财务。"}],[{"start":324.79999999999995,"text":"那么,更现实,更负责的态度,在尽力消除风险之后,接受不可彻底消除的潜在风险。当接受了这个风险,责任就不仅是学校的,也包括学校的各级领导部门——这很合理,既然制订了这样一个政策,也为政策内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负责,而不是把政策的内生性风险,说成是执行导致的风险。也只有这样,学校才不会被迫去承担那不可完成的两难责任,成为最终的背锅侠。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敢于开放。"}],[{"start":357.44999999999993,"text":"如果我还把话说的更直白一些:因为开放,会导致各种冲突,假设每年有2个学生因此死亡。这个风险能否接受?这个风险其实很低,千万分之二,而中国每年车祸死亡6万人。这个话我可以挑破,但在中国教育系统的各层级中,未必能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但在真实世界中,制订好、落实好政策,却不能没有这个方法论。"}],[{"start":384.5999999999999,"text":"那么,学校因为开放风险增加,这是否对大学生不公平呢?"}],[{"start":389.75999999999993,"text":"校外人员进入,最糟糕的情况,只是把学校的安全水平,拉低到和全社会同等。坐在学校图书馆里,和在校外一个书店看书,一样安全;在学校食堂吃饭,和在校外一家餐馆吃饭,一样安全;在学校散步,和在校外公园散步,一样安全。学生看紧自己的财务的程度,和他们在校外逛街时,是一样的。即便是球场发生争场地的纠纷,其安全水平也和社会上的公共球场是一样的。"}],[{"start":420.68999999999994,"text":"那么,一个问题自然就浮现出来了:大学生应不应该接受比一般社会公众,更高的公共服务,享受更好的治安水平?"}],[{"start":429.87999999999994,"text":"幼儿园、小学放学的时候,现在都会有警察在门口,理由是他们是幼小的,心理上身体上都不足以保护自己。再加上他们因为弱小,往往成为恶意的对象,所以,需要给他们提供额外的保护服务。包括陌生人不能进入校园,放学的时候需要警察到场。那么,大学生应该接受额外的安全保护吗?"}],[{"start":453.9699999999999,"text":"如果大学生脆弱到必须享受高于普通公众更高水平的安全。那么,问题就不是公众该不该进校园,而是他们不应该出校园。某种意义上,正因为疫情期间,校外如此危险,他们不能出校园,才有了今天的校园封闭问题。"}],[{"start":472.8099999999999,"text":"如果安全问题在政策伦理上不存在疑义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对福利的分配。"}],[{"start":479.2899999999999,"text":"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国大学的校园,以前一直是开放状态,那怕死了人,也没人会建立一个预约入校制度。而且,在2017年,相关部门特意加大了开放力度。"}],[{"start":495.2099999999999,"text":"这一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政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一个“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start":519.5899999999999,"text":"所以,校园开放,最初的目的,就是放人进来分资源,学校的师生,当然会反感开放。"}],[{"start":526.29,"text":"操场上踢球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游泳馆不对外人开放,当然更好;草坪上,没有校外的小孩子跑来跑去,谈恋爱也不受打扰。对本校学生来说,当然希望封闭。这是独占福利。"}],[{"start":541.53,"text":"但既然开放校园的目的在于,让大学出让一部分资源,那么显然不能保证学生舒舒服服的,不受影响。但这是公平的,正当的。道理很简单,大学是公立的,怎么使用,公众说了算。这一点广东省教育厅的说法就没有任何问题,“大学校园是公众资源,应该尽可能对外开放”。不过还没说出口的话是:大学生必须忍受。"}],[{"start":569.3199999999999,"text":"总结一下,开放校园,本意就是大学生和社会分享资源,并不保证大学生会感到舒服,不受影响。其次,在安全上,需要承认会带来风险,但这个影响并不会造成校园安全水平,劣化到社会一般水平之下。也不会低于疫情前。那么,在伦理上就没有问题,以安全为由,就不能反驳开放。"}],[{"start":593.4799999999999,"text":"所以,校园开放,看似一个小问题,背后却涉及到关于安全,群体权益的方法论。如果不站在这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那么就会陷在口水之争中,各执一词。"}],[{"start":606.1999999999999,"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1930256_4416.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