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有多真实,《大而美法案》错得就多离谱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气候变化

气候问题有多真实,《大而美法案》错得就多离谱

刘元玲:该法案不仅从联邦层面切断了美国能源转型进程,而且从操作层面再一次恶化了全球气候治理原本存在的一系列赤字。
00:00

{"text":[[{"start":8.2,"text":"闭眼想象,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如果国际社会都像现在的美国政府一样去行动,会发生什么?睁开双眼,你定会长舒一口气,然后说“哇!幸好,世上只有一个美国!”其实,一个就够受的了。特朗普在气候问题上的认知充满错误,现在这些错误通过《大而美法案》得到制度化地贯彻落实。错误的理念落实为具体行动,这不仅将美国带向错误的地方,而且给原本脆弱不堪的全球气候治理又一记重拳。"}],[{"start":42.010000000000005,"text":"一、反气候先锋的理念与行动"}],[{"start":45.75000000000001,"text":"“特朗普1.0”时代已展现出他明显的反气候立场,他有关气候问题的各种耸人听闻的说法言犹在耳,例如“气候问题是中国人编制出来的谎言,目的是削弱美国的竞争力”等。那时他一上台就废止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核心气候政策《清洁电厂计划》,让民主党实质上雷声大雨点小的气候政策归于无有,毫不留情地退出了当初在制度设计时就给予美国格外“关照”的《巴黎协定》。现在是特朗普执政的2.0时代,他又废弃了前任拜登政府时期野心勃勃且被称为是前所未有的气候能源投资行动即《通胀削减法案》,干脆利索地二度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驴象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设计为美国朝令夕改的气候政策提供法理解释,然而该做法却是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危机置之不理,到目前为止,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始终都是破坏者的角色。"}],[{"start":104.12,"text":"常言道破坏有时,建造有时。在特朗普大搞破坏的同时,他也在建设,建设什么呢?2025年7月4日,经过艰难的投票讨论,数百页的《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以51:50险胜,在众议院以218:214的微弱的优势获得通过。该法案是“特朗普2.0”时代对美国国家战略走向的操作性宣言,其实质意义不可小觑。此处我们只看法案中涉及气候与能源的部分,从中我们会看到特朗普政府在气候与能源问题上的短视与荒谬。"}],[{"start":140.36,"text":"根据该法案,特朗普将能源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为此大力支持煤油气的开发使用,为传统化石能源项目大开政策绿灯,例如该法案首次禁止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排放的过量甲烷征收费用,为期10年,而甲烷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终止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风能与太阳能项目必须在2027年并网,氢能项目必须在2028年前开工,过时则不能享受税收优惠;该法案不仅加速取消清洁能源补贴,甚至要针对风能和光伏的新消费税条款。此外,法案限制外国实体参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投资,除了中国,我们很难想象还会有谁是这个外国实体的所指。"}],[{"start":184.94,"text":"以上就是在气候和能源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在大破之后的大立。埃隆•马斯克说该法案“完全是疯狂和具有破坏性的。他给过去的行业提供帮助,却严重损害了未来的行业。”马斯克是对的,不仅因为该法案会影响他本人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作为大资本家,个人利害得失当然是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作为技术精英的马斯克,他是面向未来且理性务实。该法案必然迟滞美国的低碳转型,给原本脆弱的全球气候治理是再一次地重拳出击。"}],[{"start":222.71,"text":"美国清洁能源协会估计,新的消费税将在未来十年内为美国清洁能源公司增加40亿至70亿美元的成本。研究机构Rhodium Group预测,该法案将导致风能和太阳能建设成本上涨10%至20%;研究公司能源创新预测,特朗普削弱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举措,将导致到2035年批发电价上涨约50%,到2030年,消费者每年的累计能源成本将增加逾160亿美元;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将会因此损失数十万个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start":258.21000000000004,"text":"对此,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在耗电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之际,该做法是“最严重的战略自残……是蠢到天上去了”。的确,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角度看,该法案会让美国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能源、排放和制造业道路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当你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在乎的遭受无妄之灾却完全无能为力,弗里德曼的沮丧、愤怒与无奈,乃人之常情。"}],[{"start":288.16,"text":"在气候和能源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究竟要做什么呢?特朗普政府要带领21世纪的美国人,离开能遮风避雨且水电暖齐备的房屋,却兴致勃勃扛着家伙什儿去山顶挖洞,去草原搭帐篷,然后反复告诉大家“我这是为你们好,是为让你们更加安全,是为让美国更加伟大。” 信不信由你,反正他不仅这么说,并且照做了。"}],[{"start":313.46000000000004,"text":"特朗普的做法固然不靠谱,然而民主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展现出的以气候激进主义、浪漫主义为特征的种种不着调做法,也算是特朗普“返祖式”能源政策的另一个驱动力。但是,就其本质而言,该法案有关气候和能源问题的政策设定不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实事求是,完全是出于政治利益的算计考量,是特朗普为了回馈和巩固他的政治基本盘,尤其是在去年竞选中向他捐赠过7500万美元的化石能源利益集团的大佬们。或许只有在这些人眼中,该法案是大而美。"}],[{"start":348.70000000000005,"text":"二、“特朗普2.0”的逆流之举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破坏性影响"}],[{"start":354.98,"text":"在应对气候问题上,美国因其自身的能源使用、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来都是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向前健康发展的历程中,美国曾经是被国际社会给予厚望的世界超级大国,民主党也一次次以舍我其谁的气概重申美国要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作世界领导,奥巴马和拜登有关气候问题的豪言壮语还历历在目。然而,半路杀出的特朗普却三番五次地任意调转方向,一边横冲直撞地往后猛冲,一边漠视甚至嘲笑讽刺那些前进中队伍里的人。"}],[{"start":391.13,"text":"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是气候变化速度和影响的黄金标准指南,被各国政府用来制定气候政策。2025年2月24日至28日,IPCC第62次全会在中国在杭州召开。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之下,美国代表团缺席本次会议。"}],[{"start":412.24,"text":"2025年7月份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年中盘点会议,是美国二度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所有其他缔约方的首次重聚。美国目前仍旧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美国代表团在气候谈判中还有所参与。然而这次美国政府索性就没派代表参会,这是联合国气候治理进程启动30年以来,美国第一次缺席该谈判。2025年年底将在巴西召开的第三十次世界气候大会,恐怕特朗普政府也不会派人参与。"}],[{"start":446.76,"text":"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还退出了国际合作伙伴集团(IPG),这是一个由富裕国家组成的财团,已承诺向南非、印尼、越南和塞内加尔提供资金,帮助它们摆脱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start":459.67,"text":"与此同时,美国还背弃了2022年埃及沙姆沙伊赫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协议,退出了“损失与损害基金”,该基金旨在补偿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而美国正是全球历史排放量第一大国。"}],[{"start":476.53000000000003,"text":"在“特朗普2.0时代”即将开启之际,面对去气候化的内政与外局局势,2024年底,高盛、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这五家华尔街最大的投行,相继退出净零银行联盟(NZECA),该联盟是全球银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式倡议,旨在利用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枢纽作用,通过设定雄心勃勃的净零目标、透明报告和积极引导资本流向,推动全球经济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为应对气候危机做出关键贡献。目前美国只剩一家银行Amalgamated Bank 在联盟之中。"}],[{"start":515.19,"text":"从气候与能源角度看,《大而美法案》是大错特错,该法案不仅从联邦层面切断了美国能源转型的进程,完全放任气候问题的发展演变。而且从操作层面再一次恶化了全球气候治理原本存在的信任赤字、资金赤字、排放赤字、管理赤字、领导力赤字,让全球气候治理之路更加颠沛曲折。"}],[{"start":538.36,"text":"不得不说,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问题上,当下美国政府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完全抛弃了全球气候治理这一关涉全体人类命运的重大严肃课题,专注于从污染的化石能源中攫取有限的利益来让少数美国人受惠,却将更多美国人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置于危险之中而不顾。"}],[{"start":559.77,"text":"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其能源部部长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曾说:“美国的反复无常让我们陷入两难,印尼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巴黎协定》的履约路径。”印尼气候与能源特使Hashim指出:“如果美国拒绝遵守国际协议,那么印尼这样的国家为什么要遵守?”是啊,甚至有人也会怀疑,如果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拒绝气候应对,其它国家为什么要加入和坚持?即便加入和坚持,又能带来什么不同?"}],[{"start":591.4499999999999,"text":"三、究竟谁会因《大而美法案》而开心?"}],[{"start":594.9699999999999,"text":"当弗里德曼批评特朗普的时候,我同情他并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然而,当弗里德曼说“我确信今天世界上只有两个政党为这项法案的通过欢呼:特朗普的共和党和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什么比特朗普的把电力未来拱手让给北京的《大而美法案》更加注定能让中国再次伟大了。”我认为他这个观点是错误的。"}],[{"start":618.0299999999999,"text":"尽管我不代表所有人,我只代表我自己,我真的没有因此开心,我感到沉重和失望。因为应对气候危机是个严肃的话题,失去了美国这样举足轻重的国家的参与和支持,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负责任国家感到压力和忧虑,没有美国的全球气候治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治理,失去了这一排放大国的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之路讲更加艰难。在这个意义上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多真实,《大而美法案》就错得就有多离谱。"}],[{"start":649.8499999999999,"text":"弗里德曼先生还需注意的是,新能源这个赛道并不是美国出于善意让出来的,甚至不是我们从任何人手中抢过来的。而是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个人类共同的挑战和威胁面前,我们“官产学研”齐心合力,认清问题、抓住机遇、撸起袖子拼搏干出来的。"}],[{"start":668.55,"text":"例如锂电池,或许从商业眼光看中国企业依旧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然而中国锂电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其对整个世界贡献的却是巨大的正外部性,中国企业通过价格这个静默的杠杆,让不可思议的低成本的锂电池成为现实,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式成本体系下输出的复杂制成品洪流,正在将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方式传播到地球最偏僻的角落。这股力量,胜过一切坚船利炮和神圣经书,也正是‘中国制造’的昭昭天命。”"}],[{"start":703.7199999999999,"text":"中国深知自己资源禀赋的特点和不足,因此中国正努力认真做转向工作,目标是可再生能源。根据Carbon brief的最新评估,曾是全球最高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现在已首次开始下降。回顾过去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0%左右,中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start":736.4999999999999,"text":"化石能源的核心是开采,依赖有限的资源禀赋,使用起来污染巨大,你只要“宝贝挖呀挖”;而新能源的本质是制造,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原动力,使用起来清洁可持续,你需要开动脑筋。中美两国的选择,高下立见。"}],[{"start":753.2599999999999,"text":"四、希望事实能安慰人心,提振希望"}],[{"start":757.1999999999999,"text":"以上这样的描述,尤其是当本文谈到中国,其重点并非在玩你对我错的古老乏味指责游戏,这种游戏实在是害人不浅。重点是什么?是呈现事实,让世界看到更多的图景,期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希望。"}],[{"start":773.5899999999999,"text":"倘若心平气和,我们会发现事实就像是大自然里的山川草木,头顶的日月星辰,它们不会论断人,其本意是安慰和赋能。这也是为什么心情郁闷时,我们常说“出去走走吧!”当我们闭眼想象了“倘若都像美国”的压力场景,让我们睁眼看看以下的事实吧!包括但不限于:"}],[{"start":796.3,"text":"(1)2018年“生态文明”一词已经被写入中国宪法;"}],[{"start":800.51,"text":"(2)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自2008年起就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连续公开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start":810.63,"text":"(3)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start":827.88,"text":"(4)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至少50余所高校成立了与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相关的学院和研究院,尤其像北大清华等头部的大学和科研单位都对该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跟踪研究。"}],[{"start":842.45,"text":"(5)中国在2012至2022年的十年间将煤炭开采行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减少了40%,在2013至2021年间将颗粒物污染减少了4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仅在2024年就增加了42%的太阳能产量。中国目前生产了世界上60%以上的电动汽车,并提供了80%的电动汽车电池。"}],[{"start":869.0200000000001,"text":"(6)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已经向全世界57个国家出口了5799台风力发电机组,总容量达到20787.8MW。"}],[{"start":879.5000000000001,"text":"(7)2021年11月30日,中国、53个非洲国家及非洲联盟委员会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签署《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的气候治理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气候战略伙伴关系,重点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气象监测等领域合作,并支持非洲实施“绿色长城”计划 。2024年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以该宣言为基础,进一步推动绿色技术交流与项目落地,并通过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等平台加强能力建设。"}],[{"start":913.3100000000002,"text":"(8)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分类施策,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start":937.5000000000002,"text":"(9)2025年6月4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布公报,感谢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马达加斯加南部遭受热带气旋灾害的5万民众提供1600吨粮食援助。实际上,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245亿美元。"}],[{"start":959.0600000000002,"text":"这个名单可以继续列下去,我们还可以想到比亚迪、宁德时代、明阳智能等在新能源行业响当当的企业,这是面向市场和科技产业的中国;"}],[{"start":969.8200000000002,"text":"刚刚过去的2025年7月4日,“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青年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全球的150余名青年代表、专家学者、包括少年儿童齐聚贵阳,围绕国际气候治理与环境保护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参观体验,这是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中国;"}],[{"start":988.8900000000002,"text":"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经过海淀区西四环附近一个美丽整洁的街心公园,里面有有关气候变化的科普宣传,这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中国。"}],[{"start":1000.0600000000002,"text":"的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如果只有美国或者都效仿美国,这个世界该变的多么令人沮丧和危险。重申一下,这样说并不是要重点放在你对我错的指责游戏上,写下这些只是为了呈现事实,这事实里面带有希望。关键是读者是否愿意看见并承认。"}],[{"start":1020.5700000000002,"text":"希望读者千万别像美国共和党,仅仅因为气候议题是民主党的核心纲领内容,就一锅端地抛弃,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让科学议题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也不要因为,仅仅这些事情是中国做的,就非要加上一些负面的形容词来解读和看待。"}],[{"start":1038.8300000000002,"text":"当下美国显然不再具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意愿与能力,客观上,美国的退出让中国在清洁能源这个赛道上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然而中国大意不得,更骄傲不得,也绝不应该幸灾乐祸。我们要做的是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基于国情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做大做精做强,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更加让国富、让民强的程度而努力,并能惠及四方,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健康发展。"}],[{"start":1071.7800000000002,"text":"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不久的将来,美国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全球气候治理顺利健康进展离不开美国,我们需要合作。世界能源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不怕竞争。我们相信,良性竞争会让我们彼此都更加强大,最终会造福世界。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start":1096.5400000000002,"text":"(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2621195_4717.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苹果在AI人才争夺战中遭遇一连串离职打击

自今年伊始以来,这家iPhone制造商已有十几名AI团队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

Lex专栏:如何理性看待OpenAI急剧攀升的估值

无论采用传统估值方法还是更具创新性的方式,投资者都在支持萨姆•奥尔特曼的公司。

前劳工统计局局长:特朗普对数据的攻击将造成持久伤害

可靠的政府统计数据是美国经济的基石之一。

印度的俄罗斯石油难题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莫迪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要么从俄罗斯转向其他供应国,要么尝试与特朗普达成某种妥协。

梅德韦杰夫:从自由派希望到核威胁的漫长转变

这位俄罗斯前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挑衅特朗普。他已从俄罗斯自由派和白宫决策者眼中的白衣骑士,变成了莫斯科的“核战争狂人”。

数千公司董事在工党税改后离开英国

FT的分析发现,从去年10月到上月,有3790名公司董事报告离开英国,阿联酋成为首选目的地。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