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7.47,"text":"7月峰会在即,合作胜过对抗"}],[{"start":10.96,"text":"将于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欧盟与中国峰会适逢一个无比微妙的时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互不信任程度加深,经济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然而在各种头条新闻和政治口号背后,有一个事实不言自明:欧洲和中国比以往更加彼此需要。我们的经济深度交融。我们面临的挑战——在气候、科技和供应链方面——是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应对的。再者,尽管近期发生了摩擦,我们还是有时间重新建立联系。"}],[{"start":46.15,"text":"值得挽回的关系"}],[{"start":47.68,"text":"2024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接近8000亿欧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我们对彼此有多重要。但贸易不是全部。过去几年来,直接投资出现放缓,双方企业发现彼此之间更难信任对方。原因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结构性的。但结果是一样的:双方越走越远。"}],[{"start":70.15,"text":"不一定非得这样。双方之间不乏成功的故事——设在上海的欧洲研发中心、电气化出行领域的合资企业、创新型人工智能(AI)实验室,它们把从柏林到深圳等地的研发人员联系在一起。这些不仅仅是项目——也是桥梁。现在是时候建设更多诸如此类的东西。"}],[{"start":90.64,"text":"从现在开始,应该做些什么改变"}],[{"start":93.56,"text":"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投资框架。签署已有数年的《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需要重启。不妨称之为“2.0版”——更新这一协定以适应当今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数字贸易和争端解决方面制定更清晰的规则。投资者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清晰度和信心。"}],[{"start":113.85,"text":"其次,让我们就市场准入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欧洲企业希望在中国能做更多事——在物流、能源、数字服务方面。中国企业为了在国际上发展,寻求在欧洲市场获得更大的准入和机会。这是合理的诉求。但要行之有效,我们必须抛开“脱钩”这样的想法。把我们的经济彼此分开不光是不现实的——也是危险的。我们需要的是更聪明的相互依存:有韧性的供应链,公开的规范,使中小企业拥有真正的机会。"}],[{"start":147.97,"text":"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勇气。现在是时候坐下来,抛开空话套话,为互惠互利共同设计一个现实可行的路线图。这意味着直面困难问题,接受差异,并将长期目标置于短期压力之上。"}],[{"start":163.04,"text":"第三,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应该如何对待技术。我们都是人工智能、5G、清洁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尽管以不同的方式。但我们不应把技术变成武器,而应把它用作建立信任的工具。想象一下联合研究实验室、可信赖AI技术的共同标准、云基础设施及量子计算方面的合作——尽管协调双方的监管框架和政治优先事项将需要持续的努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共同努力而非彼此较量,我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start":196.60999999999999,"text":"在气候问题上寻找共识"}],[{"start":199.13,"text":"我们共享的另一样东西是:地球。欧洲和中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一个共同塑造更绿色未来的强大机遇。为什么不创建一个绿色经济联盟(Green Economy Alliance)——一个共同致力于绿氢、能源效率、智能电网和回收技术的平台呢?我们可以协调我们的环境规则,认可彼此的资质证书,并打造具有真正影响的共享项目。一个更清洁的未来不仅是好的外交,也是好的商业机会。"}],[{"start":231.04,"text":"重新构建联通网络"}],[{"start":233.23999999999998,"text":"联通不再仅仅事关公路和铁路。它还事关数字电缆、智能端口和可信的数据路径。欧洲与中国之间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不仅运输货物,还可以便利思想、服务和人员流动。一项联合智能联通议程(Smart Connectivity Agenda)可以为更快捷的贸易、更好的数字合作和更具包容性的经济打开大门——特别是对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start":259.28,"text":"正因如此,我们也应建立一个“中欧中小企业创新平台”——一个专门机制,在数字服务、先进制造、绿色技术等关键领域为跨境合作、融资渠道和合资项目提供支持。虽然大型企业常成为媒体焦点,但在就业、韧性、基层创新方面,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加强中小企业的作用,将让中欧伙伴关系更加富有活力、多样性和面向未来。"}],[{"start":287.30999999999995,"text":"当然,以上任何合作的前提是互信。而互信不会在黑暗中滋生,而是有赖于透明、法治和共同标准。这意味着保护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让双方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制度。"}],[{"start":302.74999999999994,"text":"人的因素同样重要"}],[{"start":304.84999999999997,"text":"我们常常谈论企业与政府,但不能忽略“人”的作用。如果我们想建立长期合作,不仅需要投入资金,也要致力于建立关系。我们应支持学生交流、高校合作项目和青年创业实验室,开放文化空间,以真诚对话消弭误解。一项新的“中欧菁英倡议”将有助于下一代领导者塑造这种关系,而非被动继承历史包袱。"}],[{"start":330.21999999999997,"text":"打造有别以往的峰会"}],[{"start":332.23999999999995,"text":"以往欧中峰会往往以发表含糊声明与握手作为结束。此次应有所不同。商界正拭目以待。企业家、研究人员、从业者需要的是信号而非口号。我们期待此次峰会能够带来清晰的行动计划、共同的路线图及再次会谈的承诺——不是一年一次,而是常态化——以确保持续作出评估与取得实质进展。"}],[{"start":357.73999999999995,"text":"这不仅关乎地缘政治,更关乎增长、稳定与共同进步,关乎我们是选择闭门自守,还是携手前行。"}],[{"start":366.93999999999994,"text":"世纪抉择"}],[{"start":368.3399999999999,"text":"如果说上一个世纪由大西洋主导,那么本世纪欧亚大陆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欧洲与中国面临抉择,是筑起高墙,还是修建桥梁,包括数字化、绿色与人员方面。"}],[{"start":381.62999999999994,"text":"缔结新的经济协定不仅是一个政策选项,也是必要的。我们在这个7月作出的决定,很可能将塑造双方乃至更广大地区的未来图景。"}],[{"start":392.50999999999993,"text":"译者/何黎"}]],"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3279899_3492.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