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8.3,"text":"在这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上,双方发表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一方面,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执意退出《巴黎协定》的形势下,中欧声明同意致力于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至关重要。冯德莱恩在峰会后称,“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欧盟与中国共同维护《巴黎协定》。” 另一方面,中欧此次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难以达成实质性共识,但至少能在气候问题上求同,可谓聊胜于无。"}],[{"start":43.92,"text":"此前,欧中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可在峰会召开的前夕,中欧之间的争端和分歧不减反增。7月18日,欧盟宣布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列入清单。7月3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称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排除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将中国公司排除在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政府医疗设备采购之外。这份“礼尚往来”的清单其实更长。"}],[{"start":81.58,"text":"在过去的几年间,中欧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从欧中相互制裁,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遭搁浅,从俄乌战争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此次中欧峰会上,冯德莱恩说,中欧关系已到达一个“转折点”。其实,中欧之间更大的转折点在于俄乌战争。从2022年2月起,欧洲看待中国的眼光彻底发生了改变。一夜之间,双方之间一般的分歧变成了危险的分歧。"}],[{"start":113.68,"text":"欧盟指责中国的“过剩产能”冲击欧盟市场,中方称欧方实施保护主义,欧盟谈分歧,谈贸易逆差、贸易壁垒,中方称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在与习近平会晤中,冯德莱恩表示,“随着我们合作的深化,不平衡现象也在加剧”,“重新平衡我们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在过去的日子里,冯德莱恩曾反复提“平衡”或“再平衡”,她指责的是中国扭曲经济和过剩产能,以及要求中方为欧洲企业提供公平对等的准入。这个月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就此提出反问,“衡量是否产能过剩,不能单纯以产量和出口量作为标准,否则欧洲的空客飞机和德国的汽车岂不都是产能过剩?”,并指出,“希望欧方认识到,当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欧方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start":169.20000000000002,"text":"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中,习近平指出,习近平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主张,其中的一点为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他指出,提升竞争力不能靠“筑墙设垒”。在峰会后,冯德莱恩提到中国生产的“内卷化”,称中国领导层表示愿意更多地支持消费,减少生产部分,并表示“我们需要看到这个问题取得进展。因为如果没有进展,欧盟将很难维持目前的开放水平。”"}],[{"start":202.88000000000002,"text":"目前,一些具体的分歧并没有得到解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反补贴税,可以说是过去两年间中欧关系在经贸领域尖锐化的具体表现。欧盟指责中方的政府补贴和过剩产能扭曲欧盟市场,中方称中国汽车为电动化转型做出贡献,其优势并非来自补贴。"}],[{"start":225.66000000000003,"text":"其实在今年年初,中欧关系原本今年出现了这几年最大的机遇,一来对欧盟不断释放敌意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二来中欧建交50周年。在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前夕,冯德莱恩分别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致欧盟大使讲话中表达过扩大与华贸易的态度。但是,中欧之间时而拨云见日,时而乌云密布,这些都统统体现到了中欧峰会的成型、计划和变化当中。1月中,就在特朗普即将上任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双方谈到了中欧建交50周年,科斯塔表达了对该重要节点的积极期待。而举行地点从布鲁塞尔转移至北京,则成为欧盟心里的一个疙瘩,而原本两天的安排缩短为一天,也折射出了两者关系矛盾的深化。这次中欧领导人峰会的召开和结果表明,年初的转机迹象到头来没有成为转机。"}],[{"start":285.56,"text":"自从特朗普获选,欧盟一直将与华立场作为与特朗普打交道的砝码,只是砝码的使用方法不同。当初,特朗普大选获胜,欧盟对此的恐惧如此之大,以至于忽然间缓和了对华态度。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则称“2025年将是我们联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我认为这是一个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关系的机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展我们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而在对等关税期限即将来临之际,冯德莱恩先后发表了新“中国冲击论”和“中国事实上是在支持俄罗斯的战争经济”等激烈言论。缓和在于向特朗普释放信号:不要以为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激烈同样在于向特朗普释放信号:让我们相互选择,中国才是一切贸易问题的根源。"}],[{"start":339.05,"text":"中欧峰会召开前一日的日欧峰会耐人寻味。双发发表了联合声明称,在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下,日欧之间的合作变得越发重要,双方致力于寻求与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合作,加强经济安全和韧性。这正是欧盟想在特朗普关税威胁和与华关系紧张下,释放的另一个信号:欧盟并非无牌可出。"}],[{"start":364.49,"text":"中欧峰会并非中欧关系的全部结局。在过去的时间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争端和分歧,但气候问题似乎是双方关系最后的避风港,就好比此次气候联合声明一样。在西方看来,应对气候问题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也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但实质上,中美欧之间的竞争和分歧正发生在清洁技术领域。不过,既然在应对气候上是有着共同利益,那么在应对气候的手段上,无论是电动汽车、电池还能风力涡轮机,便有了达成暂时和解的余地。"}],[{"start":401.04,"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3794397_3378.mp3"}